高中数学内容:《集合与函数》《三角函数》《不等式》《数列》《复数》《排列、组合、二项式定理》《立体几何》《平面解析几何》等部分。《集合与函数》:内容子交并补集,还有幂指对函数。性质奇偶与增减,观察图象最明显。复合函数式出现,性质乘法法则辨,若要详细证明它,还须将那定义抓。
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函数 若集合A中有n 个元素,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,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。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,顶点坐标是 。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,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,即,和 (顶点式)。
高中的数学就是靠多做题目来提高的,只要你题型见多了,考试也就不怕了。 (这一点十分重要!)认真听课老师课上讲的要认真听,不懂的做笔记,尤其是讲习题的时候,这才是数学提高的重要时候(前提是题目你都认真做过)。自己思考在做题的过程中,要去自己思考,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解决难题的能力。
解析几何是几何,得意忘形学不活。图形直观数入微,数学本是数形学。编辑本段数学 必修1 集合 (约4课时)(1)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高中数学(15张)①通过实例,了解集合的含义,体会元素与集合的“属于”关系。
你可能正在为高中数学考试而苦恼,不知道如何提高做题速度和命中率。本文将分享我的经验,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。♂扎实的算术基础我的算术基础很扎实,数字计算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,所以处理大量计算的题目时速度飞快。
1、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)等比数列:a(n+1)/an=q,n为自然数。
2、求和问题:正常的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,裂项相消,累加累乘,错位相减还有一般项求和等方法。
3、等比数列公式:定义式:求和公式:通项公式:从等比数列的定义、通项公式、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:等差数列公式:定义式 对于数列若满足: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。其中,公差d为一常数,n为正整数。通项公式 an=a1+(n-1)*d。首项a1=1,公差d=2。
1、a:b=c:d=e:f=m:k,则(a+c+e+...+m):(b+d+f+...+k)=a:b称为等比定理。等比定理是比例运算中的基本定理之一。实际中常常应用于求难于测量的距离。举例,AB间有一湖泊,想测AB距离变得很难。若测出DE,CE,BC的距离就能确定AB的长度。
2、等比定理是比例运算中的基本定理之一。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;反之,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,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,则是等比数列。在这个意义下,我们说: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“同构”的。
3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,也被称为“比例定理”或“等比定理”,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。它的内容是: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,那么这条直线被这两条平行线所截得的线段成比例。相关知识如下: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通过构造三角形来完成。
设三条平行线与直线 m 交于 A、B、C 三点,与直线 n 交于 D、E、F 三点。连结AE、BD、BF、C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S△ABE=S△DBE, S△BCE=S△BEF,∴S△ABE/S△CBE=S△DBE/S△BFE 根据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的比可得:AB/BC=DE/EF。
向量共线和垂直的数学表达,是计算当中经常用到的公式。向量的共线定理、基本定理、数量积公式。分点坐标公式是重点内容,也是难点内容,要花心思记忆。 三角恒等变换 这一章公式特别多,像差倍半角公式这类内容常会出现,所以必须要记牢。由于量比较大,记忆难度大,所以建议用纸写好后贴在桌子上,天天都要看。
利用这个规律,在我们了解牛顿-莱布尼兹公式之前,我们便可以对某些函数进行积分。例如我们可以证明对于函数f(x)=x^k(k∈Q,k≠-1),有∫下限a上限bf(x)dx=(b^(k+1)-a^(k+1)/(k+1)。我们选择等比级数来分点,令公比q=n^√(b/a),则b/a=q^n,b=aq^n。
向量的运算性质及三角形法则、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难度都不大,只要在计算的时候记住要“同起点的向量”这一条就OK了。向量共线和垂直的数学表达,是计算当中经常用到的公式。向量的共线定理、基本定理、数量积公式。分点坐标公式是重点内容,也是难点内容,要花心思记忆。
师:这就牵涉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,回忆一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怎样得到的?类似于等差数列,要想确定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,要知道什么? 师生共同简要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的方法:累加法和迭代法。
例如:一条直线经过点23,3,且被圆2522yx截得的弦长为8,求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。
1、现列出公式如下: sin2α=2sinαcosα tan2α=2tanα/(1-tan^2(α) cos2α=cos^2(α)-sin^2(α)=2cos^2(α)-1=1-2sin^2(α) 可别轻视这些字符,它们在数学学习中会起到重要作用。
2、指运算结果的系数)的区别,在求某几项的系数的和时注意赋值法的应用。
3、高中数学常用的公式如下:均值不等式:a+b≥2√ab(a≥0,b≥0),这个公式也被称为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。它表明对于任意实数a和b,它们的和a+b至少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2√ab。当且仅当a=b时,等号成立。这个公式在求解最值问题时非常有用,可以用来确定某些函数的最小值。